在橡胶工业中,硫酸法和氯化法生产的钛白粉均可作为着色剂、补强剂和抗老化剂使用,但两者在性能、成本及适用场景上存在显著差异。以下是具体对比:
一、生产工艺与产品特性差异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二、在橡胶中的应用区别
1. 性能表现
(1)耐候性与抗老化
硫酸法钛白粉:锐钛型抗紫外线能力较弱,易导致橡胶变黄;金红石型需额外包覆处理才能接近氯化法性能。
氯化法钛白粉:金红石型为主,紫外线吸收能力更强,更适合长期户外使用的橡胶制品(如轮胎胎侧、建筑密封条)。
(2)补强效果
硫酸法钛白粉:分散性稍差,补强效果略逊,但成本优势明显,适用于普通橡胶制品。
氯化法钛白粉:颗粒更细且均匀,与橡胶基体结合更好,可提升拉伸强度和耐磨性(如高端鞋底、输送带)。
2. 适用场景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3. 成本与环保
(1)硫酸法:生产成本低(约低20%~30%),但环保压力大(废水、废渣处理问题)。
(2)氯化法:工艺环保,但投资成本高,产品价格昂贵,适合高端需求。
三、选择方案
1.可选硫酸法钛白粉的场景:
成本敏感型产品(如普通橡胶垫、低端鞋材);
短期使用或室内橡胶制品;
配合其他抗老化助剂(如炭黑、UV吸收剂)使用。
2.优先选择氯化法钛白粉的场景: